发布时间 : 2025-08-28 10:42:04
 	当今世界,标准化工作已经从默默无闻的技术支撑走向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舞台,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在“十四五”期间新发布国家标准1.3万余项,国家标准总数已达到4.7万余项。这些标准渗透在我们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家居环境的甲醛释放限量到电动自行车的安全要求,从产品质量到公共服务。随着市场监管总局等十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标准制定与实施监督工作的指导意见》,我国正式开启了标准制定与实施监督的新篇章,标志着国家标准强监管时代已经到来。
一、标准体系分类有讲究
我国标准体系由多个层级和类型构成。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标准包括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团体标准、企业标准。国家标准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其中,强制性标准必须执行,推荐性标准国家鼓励采用。行业标准、地方标准是推荐性标准,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则是市场自主制定的标准。
强制性标准仅限于保障人身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国家安全、生态环境安全以及满足经济社会管理基本需要的技术要求。其他标准的技术要求不得低于强制性国家标准的相关技术要求。国家鼓励社会团体、企业制定高于推荐性标准相关技术要求的团体标准、企业标准。
二、强监管格局正在形成
标准强监管格局已经明确: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管理全国标准化工作,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分工管理本部门、本行业的标准化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标准化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分工管理本行政区域内本部门、本行业的标准化工作。
我国还建立了标准化协调机制。国务院建立标准化协调机制,统筹推进标准化重大改革,研究标准化重大政策,对跨部门跨领域、存在重大争议标准的制定和实施进行协调。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以根据工作需要建立标准化协调机制,统筹协调本行政区域内标准化工作重大事项。
三、标准制定监督趋严格
标准强监管首先体现在标准制定过程的监督上。《关于加强标准制定与实施监督工作的指导意见》强调,要严格限定各类标准的制定范围,强化标准制定过程的规范化管理。
对于国家标准制定,要求严格将强制性标准限制在健康、环保、安全以及经济社会管理基本需要的范围内,严格依据职责提出强制性国家标准项目、明确法律法规依据和实施监督部门。
对于行业标准,要加大对行业标准制定全过程的监督力度,防止利益输送以及借机牟取不正当竞争优势。严格行业标准编号、复审、备案管理,清理未经审查批准公布的行业标准代号。
对于地方标准,要严格限定地方标准制定的权限和范围,规范地方标准制定和应用,严格立项评估和技术审查,排查清理超范围制定地方标准。
四、标准实施监督更强化
标准的价值在于实施,强监管时代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对标准实施的监督。《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明确规定,不符合强制性标准的产品、服务,不得生产、销售、进口或者提供。
按照“谁提出,谁组织实施;谁监管,谁依法查处”的原则(法律法规另有规定除外),相关部门需要认真做好强制性标准的组织实施、宣贯推广和监督检查工作,依法查处违反强制性标准的行为。
国家实行团体标准、企业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和监督制度。企业应当公开其执行的强制性标准、推荐性标准、团体标准或者企业标准的编号和名称。企业应当按照标准组织生产经营活动,其生产的产品、提供的服务应当符合企业公开标准的技术要求。
五、监督方法创新智能化
标准强监管时代,监督方法也在不断创新。《指导意见》提出要加快构建全国标准实施监测网。建设一批标准实施监测点,构建标准实施监测点与强制性标准实施情况统计分析点、标准验证点协同构成的全国标准实施监测网。
还要完善标准实施信息反馈机制。建立健全标准实施信息反馈制度,畅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实施信息反馈渠道,促进标准实施与标准制定的信息互通。标准实施效果评估也是创新监督方法的重要一环。进一步建立健全标准实施效果评估机制,对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开展实施效果评估。支持开展标准实施效果第三方评估。探索建立标准实施效果评估标准体系。
六、社会责任共担齐参与
标准强监管不仅仅是政府的事情,更需要社会各方共同参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规定,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有权向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举报、投诉违反本法规定的行为。
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向社会公开受理举报、投诉的电话、信箱或者电子邮件地址,并安排人员受理举报、投诉。
对实名举报人或者投诉人,受理举报、投诉的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告知处理结果,为举报人保密,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举报人给予奖励。
鼓励社会公众对标准制定与实施情况进行监督,鼓励各地方、各部门探索建立标准实施社会监督员制度,建设标准实施社会监督员队伍。
七、适应时代变化赢未来
标准强监管时代已经到来,对企业、消费者和社会各方都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企业需要更加重视标准化工作,建立健全企业标准体系,保证产品和服务质量。
企业研制新产品、改进产品,进行技术改造,应当符合标准化要求。企业生产执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或企业标准,应当在产品或其说明书、包装物上标注所执行标准的代号、编号、名称。
消费者需要提高标准意识,了解标准与质量的关系,在购买产品和服务时关注其执行的标准,维护自身权益。全社会都需要传播标准化理念,推广标准化经验,推动运用标准化方式组织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发挥标准对促进转型升级、引领创新驱动的支撑作用。
标准强监管时代的到来,意味着我们生产和消费的产品与服务将更加安全、优质、可靠。强制性标准必须执行,推荐性标准鼓励采用,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自我声明公开接受监督。从材料到工艺,从生产到服务,从国内到国际,标准正在成为质量、安全与创新的硬约束。
标准是创新与竞争的平衡艺术,是质量与成本的精确衡量,更是安全与自由的边界划定。
 
© 2016 河南宏宇建筑防水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20187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