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 2025-10-11 09:15:27
2025年9月,华为联合中国信通院发布《智能世界 2035》报告(文末附资源免费下载方式),以“AI 与物理世界深度融合” 为核心,勾勒了未来 10 年 “人机共生、虚实交融” 的智能图景。
AI 从 “数字世界的工具” 跃迁为 “物理世界的伙伴”,通过技术底座、场景渗透与可持续保障,构建起 “万物互联、自主进化” 的智能体系。



一、核心愿景:从 “数字智能” 到 “物理智能” 的跃迁
报告的核心逻辑是:AI 的终极价值不在 “数字世界的运算”,而在 “物理世界的赋能”。
未来 10 年,AI 将突破 “黑盒模型” 的局限,通过 “具身智能”(如机器人、智能驾驶)、“世界模型”(物理规律与数字孪生融合)与 “行动引擎”(自主决策与执行),深度融入物理世界,实现 “感知 - 认知 - 决策 - 行动” 的全链路闭环。
简言之,2035 年的智能世界,是“数字大脑 + 物理身体” 的组合:AI 不仅能 “思考”,更能 “做事”;不仅能 “理解”,更能 “改变”—— 从医疗健康到城市管理,从工业制造到能源调度,AI 将成为人类的 “协作伙伴”,而非 “辅助工具”。

二、技术底座:十大趋势构建智能世界的 “骨架”
报告提出“与 AI 共进” 的十大技术跃迁,覆盖 AGI、算力、网络、能源等核心领域,构成智能世界的底层支撑:
1. AGI:走向物理世界是必由之路
通用人工智能(AGI)的突破,需跳出 “规模驱动” 的现有路径,转向 “物理世界的交互”—— 通过“经验引擎”(数据驱动)、“理念引擎”(规则与知识)、“行动引擎”(目标与决策) 三大引擎,构建 “高保真世界模型”,让 AI 像人类一样 “用身体感知、用经验学习、用逻辑决策”。
2. AI 智能体:从 “工具” 到 “决策伙伴”
AI 智能体将从 “执行单一任务” 进化为 “自主规划、跨域协作” 的决策伙伴,分为五个等级:
2035 年,L4 级(专业指导)智能体将规模化落地,成为医疗、金融、制造等领域的 “专家顾问”。

3. 具身智能:连接数字与物理的 “桥梁”
具身智能(有物理载体的 AI)将成为 AI 渗透物理世界的核心载体,覆盖三大领域:
4. 新型算力:突破冯・诺依曼架构的 “瓶颈”
传统 “存算分离” 的冯・诺依曼架构无法满足 AI 的算力需求,2035 年将实现“材料(如 2D/1D 低维材料)、工艺(如 3D 异质集成)、架构(如存算协同)、范式(如光计算 / 量子计算)” 四大突破,算力规模较 2025 年增长 10 万倍,能效提升 1000 倍。
5. 能源:Token 管理的 “智能神经系统”
能源将从 “粗放供给” 转向 “精准调度”—— 通过Token(数字身份) 定义每焦耳能量的 “来源、用途、owner”,实现 “感知 - 决策 - 行动” 的闭环:比如,电动车通过 V2G(车网互动)成为 “移动储能单元”,AI 调度光伏 / 风电的 “峰谷发电”,让能源像 “数字资产” 一样可编程。

三、场景渗透:12 大领域,AI 如何改变生活与生产?
报告用“与 AI 共赢” 章节,详细描绘了 AI 在医疗、教育、出行等 12 大场景的应用,核心是从 “功能供给” 到 “体验赋能”,解决人类的核心痛点:
1. 医疗:从 “治病救人” 到 “健康全周期管理”
2. 教育:从 “批量教学” 到 “人机协同个性化”
3. 出行:从 “位移功能” 到 “第三空间体验”
4. 制造:从 “规模生产” 到 “定制化智能”
5. 城市:从 “功能集合” 到 “自进化生命体”

四、可持续保障:AI 向善,让智能世界有 “温度”
报告强调,智能世界的可持续性需建立在“AI 向善” 的基础上,核心包括:
1. 伦理:将 “人类价值” 嵌入 AI
AI 需遵循 “以人为本” 的伦理框架:
2. 安全:构建 “可信 AI” 体系
3. 普惠:弥合 “数字鸿沟”
4. 绿色:可持续 AI 驱动 “双碳”

五、2035,智能世界的 “模样”
2035 年的智能世界,将是“人机共生、虚实交融” 的新纪元:
这份报告的核心,是“AI 不是目的,而是手段”。
智能世界的终极目标,是让技术服务于 “人的价值”:更健康的身体、更公平的上学机会、更高效工作。
简言之就是 —「技术始终为人服务,让每个人都活出更好的版本」!
© 2016 河南宏宇建筑防水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2018740号-1